2017招警考試行測模擬題(20)
2019-01-15 13:21:13|來源:中公四川警法考試網
第一部分 常識判斷
1.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化,它能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下列選項中屬于節氣的是( )。
A.清明
B.重陽
C.谷雨
D.端午
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與語句表達
2.國家、民族由個人組成。階層、集團、組織也是由個人組成的,個體是集體的一分子,但這不是說個體只有組成集體.才能成為中國夢的主體,而是每一個個體自身就是中國夢的主體。我們通過集體體現出共同的意識,我們更通過自身體現出個體意識。人民是各種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理想。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每個個體都有獨特的追求
B.中國夢包容了各種個體的追求
C.沖國夢只有通過個體才能體現
D.個體意識是通過集體體現出來的
第三部分 數字推理
3.2,5,9,19,37,75,( )
A.140
B.142
C.146
D.149
第四部分 判斷推理
4.負性制裁是指社會以消極性手段對違反社會規范的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懲治方式。其特點是強迫性,迫使社會成員認識到不遵守社會規范所承擔的不良后果。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負性制裁的是( )。
A.甲因入室行兇搶劫,被判處死刑
B.乙因不孝順父母,受到鄰里譴責
C.丙因不當行為,被單位警告處分
D.丁因嚴重違反校紀,被開除學籍
第五部分 圖形推理
5.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1.答案:AC
【解析】:A、C項屬于二十四節氣,B、D項是我國的節日。故正確答案為A、C。
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
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
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節日與節氣不同,它是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載體,又稱節令。每一個節日的背后有的是歷史典故,有的是人文掌故,有時節日恰好與節氣重合為一天,則是兩個名。
2.答案:B
【解析】:文段第一句轉折后指出每個個體自身就是中國夢的主體,接著對此進行闡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通過自身體現出的個體夢也是中國夢。B項是對此的同義轉換。故為正確答案。
3.答案:D
【解析】:數列中相鄰兩項之間,前項的2倍加上后項等于下一項,所以未知項為37×2+75=149。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B
【解析】: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懲治方式”、“強迫性”。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中的“死刑”、C項中的“警告處分”、D項中的“開出學籍”都是具有“強迫性”的懲治方式,因此均屬于負性制裁。而B項中的“鄰里譴責”不是懲治方式,也不具有強迫性。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規律是旋轉。陰影順時針旋轉,白色逆時針旋轉,故答案鎖定在B、D兩個選項之間,又根據陰影條紋的位置,排除D。
相關推薦
講座活動
課程推薦
考試信息
時政熱點
備考資料
考試題庫
快捷入口